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爱国文人,一生只留下一首诗,却是传唱千古的名篇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赵宋三百年文强武弱,不仅没有恢复汉唐故地,而且还一直被周边民族按在地上摩擦。

比如“靖康耻”时,汴梁被金兵糟蹋的惨不忍睹。金兵完事之后还押送着宋朝两位皇帝,后宫妃嫔,大臣等10万余人北上,一路对他们极尽羞辱之事。


当时金人把包括太后、皇后、公主、妃嫔的所有女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当成战利品,进行玩乐和分配。

这些女人当中除了极少数活了下来,大部分的被蹂躏致死。

按道理说这种是极大耻辱的事,事情发生了即使当时无力改变,但只要有一丝血性的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想着报仇雪耻。

可北宋灭亡后,赵家宗室的漏网之鱼赵构,逃到江南建立的南宋朝廷却充斥着投降派。

他们视滔天的国仇家恨不顾,一心对金国奴颜婢膝的同时,对国内有血性的主战人士心狠手辣的打压排斥。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偏安东南,日子照样过得舒舒服服,要报什么仇,收复什么国土,打打杀杀,远远比不上风花雪月。

高高在上的皇帝贵臣都开始享乐了不思进取了,上行下效,下面文人士大夫肯定也纷纷跟上。

一时间当时的临安城(杭州城,作为南宋的临时国都)享乐之风盛行,繁华竟倍于从前,甚至比东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大部分人沉迷于当下醉生梦死的生活时,也有少部分人能够预见这种繁华背后的危机。

他们知道有仇不报,有耻不雪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后遗症会很大,只要北方沦陷的国土还没有收复,国仇家恨没有报,那“靖康耻”就会再次上演。

他们极力主张恢复,也想方设法地为收复失地而奔走,却始终无用,无奈一腔热血更多的只能在诗词里得到释放。


文人林升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堂恨铁不成钢,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各种史料得知他大概生活在南宋绍兴至淳熙之间。《西湖游览志余》录林升诗一首,就是上面这首。

此诗原无题,是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墙头诗,故叫《题临安邸》。

这首诗主要是对当时从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进行了讽刺,虽没有一个脏字,却能够"骂"尽南宋满朝文武。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青山连绵无尽,楼阁鳞次栉比不见头,达官贵人在此地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停休?

首句诗人写景,他抓住了临安城的青山和楼台来表达了眼前的大好山河和美好自然风光。

从诗歌创作来说,首句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但他第二句就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担忧。

他由眼前之景开始反思,北方的大好河山、黎民百姓还在金人的马蹄之下,而南宋的当政者面对现实却不思收复、只求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

这如何不让自己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感到担忧呀。他内心是多么渴望西湖歌舞停休换成练兵秣马的号角。

这里诗人结合上句的乐景再加上“几时休”的反问句,不但强化了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沉重担忧。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后两句紧承前面而来,继续表现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这里诗人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写法来写“暖风",它既是春风,又是指临安城上下的淫靡之风。

这风让所谓的"游人"如痴如醉,都分不清这里是杭州还是故都汴州,因为他们早就把国家大事和社稷生民完全的忘乎所以了。

当然这里的"游人"是对那些纸醉金迷的南宋统治阶级含沙射影。

不得不说,这诗写得真够辛辣讽刺,“熏和“醉”两个字,把那些尸位素餐的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林升将“杭州”与“汴州”并列,更能突出了对比的效果,也让读者更容易体会到他对无视国家命运只知醉生梦死之人的愤怒之情。

同时这也是在告诫统治者,如果还不停止歌舞享乐,那终有一天,杭州也会和汴州一样尽数化为灰烬。


全诗构思巧妙让悲痛寄于深沉,措辞精当让讽刺批判含蓄婉转,一举让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中原故土的腐朽本质显露无疑。

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讽喻诗的杰作,原本籍籍无名的诗人林升,凭此绝唱而流传千古。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苏武出使匈奴前,给妻子写下一首别离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已成千古绝唱

北宋亡国之君,被俘途中写下泣血之作,成《宋词三百首》开卷词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